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会上表示,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4092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0.8%。普惠小微的贷款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了“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关注。全国工商联等多方发布的《2019-2020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44.2%的小企业存在融资需求;71.6%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存在融资需求。满足“小额、高频”的灵活融资需求空间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普惠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也在慢慢地增加。其中,融资租赁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金融要素体系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末,全国融资租赁企业逾一万家(含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突破6万亿元。融资租赁慢慢的变成了国内继银行、证券和信托之后的重要融资工具。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专门干融资租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平安租赁”)通过产融结合,不断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质效,以“融资+融物”为小微企业纾困,以“金融+科技”为实体经济赋能,以“租赁+公益”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10月19日一早,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的红亮箱包扶贫车间就忙碌了起来。100多个来自附近村镇的工人迎着朝阳走进车间,开始忙碌起来。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主要是做拉杆箱等劳动密集型生活用品生产销售和代加工的企业。2018年12月,随企业壮大,公司计划扩大产能,购买自动化裁床提升产能。然而,由于前期厂房建设投入过多,加上融资渠道有限,让公司发展陷入瓶颈。
该公司创始人王恒亮说,当时平安租赁通过设备商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立刻前来当地考验查证,并主动提供融资款。“我们只用两周就买到了裁床,帮助公司获取了大量业务订单。2020年疫情严重之时,平安租赁还延缓还款期限,成为红亮箱包渡过难关的坚强后盾。”
“像红亮箱包厂这样的小微企业,既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生产,又能同时为当地提供不少就业岗位,是非常难得的。”平安租赁小微金融事业部客户经理李康棣表示,设备是小微公司制作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融资租赁服务能帮助小微企业在初创期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让他们尽快购入设备、扩大生产、提高效率。
平安租赁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姜怡晟介绍,融资租赁是一种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投融资方式,具有融资便利、财务优化等特点。“作为连接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纽带,融资租赁天然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属性,是与实体经济最为贴近的金融手段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
以平安租赁为例,该公司自2015年起就开始布局创新业务条线,以绿色通道融资支持、“绿融通”等专项融资租赁产品、“融资+融物”方式等,为企业设备升级提供融资便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020年,湖南长沙某工程机械企业主黄铭亟需资金升级生产线,平安租赁从内部核心供应商库中为黄铭推荐了设备商,配套定制了设备采购融资方案。生产线升级后,其年加工收入从1200多万元迅速提升到3600多万元。
在安徽合肥,星满天科技有限公司原计划2020年初对工厂进行产能升级,疫情期间,由于贷款手续迟迟办不下来,工厂无法开工,面临订单违约的风险。平安租赁及时提供近两百万元资金支持其购买新设备。目前,该公司年产值已超千万元。
“这笔钱如同‘雪中送炭’,让我们迅速购买新设备,加速复工复产。”星满天负责人孙久香说,这件事让他对金融这个实体经济的“血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不便等问题,都困扰着小微企业的成长。”姜怡晟表示,融资租赁业务能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等现状,在服务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平安租赁已服务全国31个省市4.4万家小微企业,为超过1.8万家设备厂商提供了超过500亿元的资金支持,成为小微公司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总设备9台,有5台工作、1台待机,平均开工率23.45%……”10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厂房里,孙久香正在通过手机小程序,研究着自家工厂的设备数据情况。
在星满天的生产车间里,不少设备上都装有一个由平安租赁提供的“设备手环”。有了这个手环,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知道设备的运作情况。“以前印象中,金融机构就给企业钱的,没想到还能提供这么多服务。”孙久香说。
近年来,在“金融+科技”战略指引下,平安租赁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服务,而是着重以科技赋能业务,为小微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产能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差异化、标准化、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持续赋能助力。
姜怡晟介绍,这款设备手环核心技术经过7次迭代,已搭建起完善的物件运营体系,可覆盖9大行业100种设备。企业主通过“设备手环”小程序,不仅能对自家企业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还能掌握同类型企业的生产效率排名,并在平台上进行业务交流。
去年,福建一家纺织企业外贸订单陡增,计划采购20台提花机扩大生产。但由于海外疫情走向不明朗,企业担心短期内订单虽然急剧增长,但未来会造成设备闲置,对是否增添设备有些犹豫。
通过“设备手环”大数据测算,该工厂内有90%的设备每天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就没有剩余产能。企业很快决定,添置新设备抢占商机。扩大产能后,企业订单源源不断,产品交付顺利。
“通过基于‘设备手环’监测数据发布的‘安指数’,一方面能够动态调配优化产能,排除一些故障安全生产,实现对机器智能维护保养提醒,延长生产设备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另一方面,可以推算设备开机比率,为同业、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和政府园区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姜怡晟说。
与此同时,平安租赁还着力于数字化提升管理效能,通过线上平台建设,探索供应链金融“1+N”业务模式,确保小微企业全方面覆盖、标准化运营全面承接。
江苏苏州,小微企业主孙陶然就是该模式的受益者之一。2020年5月初,孙陶然以融资租赁方式购置5台走心机,拟签订合同时,他本人却因疫情原因身困海外。
心急如焚时,平安租赁通过线上平台信息集纳、“AI+运营”实现发票识别、保单识别等方式,辅助其远程在线进行电子签约。最终,孙陶然仅耗时一天就完成所有流程签署,设备顺利完成交付,及时投入生产。
“依靠线上化的优势,平安租赁能轻松实现“不出家门,触达天下”。目前我们已为新疆、云南等较难普及金融服务的偏远地区的3000多家中小微公司可以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平安租赁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绿色金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多能量,金融机构也积极作为,全力发展绿色金融,致力于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今年5月,平安租赁在西藏地区的首单绿色扶贫直租赁项目成功落地。该项目所在的西藏山南市扎囊县西卡学村,是一个偏远村落,因自然光照充足,地方政府经多方调研论证、实地勘察,决定利用本村空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为积极地推进项目落地,我们主动与相关新能源企业对接,通过直租赁产品提供了70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平安租赁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项目装机容量2万千瓦,每年发电量可达2500万度,发电收入23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从收益中拿出240万元作为扶贫款捐,给当地政府用于帮扶扎囊县西卡学村经济发展。
光伏发电项目既为客户增加稳定的收入,也为偏远山区村落带来了扶贫资金,兼具产业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对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践行。
据了解,早在2017年,平安租赁便立足自身业务特点,在业内创新式提出“租赁+公益”模式,启动“金色阳光之路”公益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向贫困县乡捐建光伏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一方面为学校解决频繁断电的问题,带来绿色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剩余电量出售可用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品质,助力地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四川,平安租赁为西昌市响水乡木耳小学建设的13.5KW光伏电站,每年可为学校节省约9800元电费,让孩子们告别“断电的日常”;在青海,该公司为尖扎滩乡福和寄校安装的15.2KW光伏电站,每月可为学校节省取暖费约两到三千元,在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的同时,也为师生解决取暖困难的大难题。
平安租赁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融资租赁公司凭借“融资+融物”的双重属性,既能在相关设备、基础设施上为绿色产业提供必要保障,又能直接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平安租赁重点聚焦绿色金融市场,并以“绿融通”等专项融资租赁产品为抓手,持续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分布式光伏等绿色金融方向匹配综合金融服务。
为了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业务正向发展,该公司还推出“碳中和金融超市”,定制“循环租”“信用租”“平台租”等差异化产品,不断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发展领域配置,为绿色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实体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3年12月至2020年9月,平安租赁已为全国200余家分布式光伏公司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分布式电站建设项目超过200余个、建设规模超过600MW;同时,还帮助20余家风电企业、30余家地面光伏企业减轻现金流压力,支持规模相当于现有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补贴缺口的1.15%。